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
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,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。把战略安全思维有机融入金融改革开放,使金融发展更好地体现总体安全观要求,体现系统性、竞争性、前瞻性和进取性,既是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要求,也是维护国家整体安全的需要。
金融发展安全观,从本质上是其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的体现,并非单纯强调金融的对抗性、排斥性。金融安全观也并非完全着眼于对外方面,而是着眼于境内境外两个市场,重塑金融资源,从而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持续的动力和活力。这些都要求在推进金融改革进程中,始终注重市场化、专业化、国际化、信息化,创造金融稳健安全的基础。
我国金融发展综合实力已经取得长足发展,但现存金融体系也存在明显缺陷:当经济顺周期或上行时,过多的利益流向金融部门;当逆周期或经济下行时,过大的风险转向金融部门。新常态下这一矛盾尤为突出。这就要求加强结构性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,建立经济与金融之间有效的平衡机制,从而从根本上维护金融安全。也就是说,通过系统性改革,理顺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的关系,使更多人才、资源和比较利益流入实体部门,逐步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。同时,改善企业融资结构,增强企业发展活力。
把安全思维融入金融开放之中,核心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把握稳健原则,在市场决定与社会经济承受力之间取得平衡;把握对等原则,借鉴国际经验引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;把握次序原则,逐步完善市场决定的基础和条件。
金融公共产品建设是金融安全的重要方面。货币、金融基础设施是一个经济体最重要的金融公共产品,关系到一个国家金融公平、效率和国际竞争优势。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发展有几个重要启示:一是始终维护相对稳定和强势的货币。二战后美元一直是国际上最为稳定的流通货币、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,占全球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的半壁江山。二是始终重视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。现行的国际金融秩序基本上是在二战前后由美国主导确立的,前不久美国抛出的TPP,意在主导新的再平衡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。三是始终保持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和支付体系。这有利于动员全球金融资源,最大限度激发本国经济金融活力。
这些年来,我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、加强支付清算体系和金融市场建设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革,取得明显成效。目前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、第五大支付货币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、第六大国际银行间贷款货币地位。同时,我国也在加快跨境支付清算体系(CIPS)建设。但是,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薄弱,仍需要持续努力。
把握金融改革的前瞻性和机遇期尤为关键。近20年全球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,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。我国金融业成功避免了这两次危机的直接冲击,主要缘于在危机前几年我国都进行了力度较大的金融改革。1994年成功进行汇率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分离政策性业务的商业化改革;2003年开始金融管理体制改革,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,之后大型商业银行陆续上市,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、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得到提升。这些改革举措都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业的内在稳定性。